日本經濟增長抑或衰退?

安倍

日本自 2012 年推行「安倍經濟學」以來,不止評價兩極,連數據也有分歧:名義 GDP 向好,實質GDP 向惡。信哪一種?

國內生產總值(GDP)用以統計經濟數據,發明於 1930 年代,戰後廣泛採用。實質 GDP(Real GDP)純計產量,撇除通脹或通縮因素,一般認為比名義 GDP(Nominal GDP)較能反映跨期生活水平,既然日本實質 GDP 數值已表明今年第三季經濟回落,還有甚麼好爭辯?

日本自泡沫經濟爆破以來,通縮長達二十年,期間實質 GDP 一直緩慢攀升,似乎經濟有所增長,實情是普遍薪酬下降、稅收減半、物業資產大幅貶值,失業率居高不下;相反,日本今年名義 GDP 達 22 年新高,第三季稅收較去年增加 17%、便利店銷售率增加 5%、勞動力需求亦是 1992 年以來最高。比起實質 GDP,名義 GDP 更能反映收支及薪酬的變動,亦即安倍內閣經濟措施的效果。

不過, GDP 不顧經濟成份、財富分佈及環境品質,英法等國家就為了催谷帳目,將販毒、賣淫等地下經濟範疇撥入 GDP。日本 GDP 的分歧除揭示了統計方法的偏差,更重要的啟示在於數字以外:我們需要哪一種「發展」?

發表留言